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出行导游频道 > 人文历史 > 叛乱声中的名将之死 为帝国的不幸买单

叛乱声中的名将之死 为帝国的不幸买单

2010-12-20 2:05:00   网友评论来源:百家讲坛  
   复制链接 |   

  史书记载,封常清“细瘦颣目,脚短而跛”。他从小就是个孤儿,只有外祖父一个亲人。他小的时候,外祖父犯了罪,被流放安西当守门吏,于是他就跟着外祖父来到了安西。

  外祖父去世后,封常清成了芸芸众生中最不起眼的一个,一直到三十多岁仍是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谁也看不出他会有什么出息。

  当时的安西节度使是夫蒙灵詧,高仙芝在其麾下担任副节度使兼都知兵马使。高仙芝是个美男子,对自己的风度仪表极为看重,每次出巡,身后总要跟着数十个鲜衣怒马的随从。每当看见威风凛凛的高仙芝带着他的随从马队在安西街市上呼啸而过时,封常清便艳羡不已,暗暗发誓要成为这群人中的一员!于是,矮小丑陋的封常清来到了高仙芝的府上,从容递上自己的名牒。高仙芝只看了他一眼,便面无表情地把他赶走了。

  第二天,封常清又来了,照旧递上名牒,高仙芝勃然作色,当即挥手送客。谁料,接连数十天,封常清都来高仙芝的府门前站岗。终于有一天,打马回府的高仙芝忽然翻身下马,快步走到封常清面前,说收他了。

  自从成为高仙芝的随从,封常清的人生就彻底不同了。他有了俸禄,有了身份,有了地位,有了鲜衣怒马招摇过市的威风,有了苦尽甘来鸟枪换炮的成就感。然而,封常清绝不满足于此。他想要的,是别人根本不敢想象的。封常清梦想着有朝一日,自己能像高仙芝和夫蒙灵詧一样,成为驰骋沙场的名将,成为坐镇一方的封疆大吏。

  在高仙芝麾下当了几年的随从兼幕僚后,封常清终于等到了机会。开元末年,西域的达奚部落发动叛乱,玄宗下诏命夫蒙灵詧出击,夫蒙灵詧把任务交给了高仙芝。高仙芝随即率领两千骑兵深入追击,在绫岭一带全歼了达奚叛众。回营后,高仙芝正准备写一份捷报呈送夫蒙灵詧时,封常清递给了他一份文书,其中详述了高仙芝在舍井泉附近遭遇敌军的情形,以及高仙芝克敌制胜所采用的谋略,行文清晰,逻辑缜密,而且详略得当、文采斐然。

  高仙芝回到安西后,夫蒙灵詧设宴犒劳。席间,夫蒙灵詧麾下的两个幕僚问捷报出自何人之手。高仙芝随即召来封常清。从此,封常清在安西军中声名鹊起,被日渐器重。

  后来的几年里,封常清青云直上,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随从逐步成长为安西都护府的高级将领,并成为高仙芝最倚重的心腹。天宝六年,封常清追随高仙芝平定了小勃律。同年十二月,高仙芝取代夫蒙灵詧就任安西节度使,封常清也随之再获擢升, “充节度判官,赐紫金鱼袋”,不久,又加授“朝散大夫”,“专知四镇仓库、屯田、甲仗、支度、营田事”,俨然成为安西唐军实质上的二把手。

  天宝十年,高仙芝调任河西节度使,安西节度使改由王正见担任。次年,王正见病逝,封常清升任安西副大都护,摄御史中丞,“持节充安西四镇节度、经略、支度、营田副大使,知节度事”。

  天宝十一年(752年)十二月,封常清被正式任命为安西四镇节度使,如愿以偿地成为帝国的封疆大吏。

  此时距怛罗斯兵败已经一年多,安西唐军在此期间已经补充了有生力量,完全恢复了以往的实力。因此,从阿拉伯人和吐蕃人手中重新夺回大唐在中亚的霸权地位的使命自然而然地落到了封常清肩上。

  天宝十二年,封常清与部将段秀实等人率部从安西出发,重新踏上当年高仙芝走过的漫漫征程,经过长达数月的艰苦跋涉,兵锋直抵大勃律的边陲重镇菩萨劳城(今克什米尔吉尔吉特市东南)。

  封常清让大军稍事休整之后,便顺利攻克了菩萨劳城。尔后唐军一路势如破竹,前方不断传回捷报。封常清遂率领主力一直向大勃律的纵深挺进。很快,大勃律国的精锐士兵就被悉数歼灭,大勃律国王只好向封常清投降,转而归附唐朝。

  这是继高仙芝征服小勃律之后,唐朝在中亚取得的又一次重大胜利。尤其是在经历怛罗斯兵败后,封常清此次远征的意义更是非同凡响。然而谁也不会料到,这样的宣告竟然成为一种绝响。短短两年之后,安史之乱就爆发了。

  在盛世崩坍的那一瞬间,大唐帝国延续了一百多年的对外扩张史也随之戛然而止。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通过对外战争成长为一代名将的高仙芝和封常清,最终不仅在这场内乱中毁掉了一世英名,而且还枉死在了大唐天子李隆基的斩决令下。

【分页导航】
   [编辑:逯博]
查看更多评论>>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忘记密码? 注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评论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风景网 [ http://www.fengjing.com ]
本文链接:
本文关键字高仙芝